培训的第五天,由来自新县的学员操良莲主持,我们学习的进取之心,依旧热血沸腾。今天中原名师刘新选给我们带来了《导学自主双轮驱动 教学相长师生同行》的精彩报告。
“师生是彼此成就,相互成长的”一句金句拉开了报告的序幕。接下来,刘老师从三个方面娓娓道来,即教学的缘起、教学的内涵和教学的抓手。上午三个小时的讲座,刘老师用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切身的经历,让我们感受到:在教育的路上,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,还要抬头看路,更要注重思考。学生已经懂的不讲,你讲了学生也不明白的不讲;教学的关键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;考试的目的是查漏补缺;学生没有差生,只有差异,承认差异,因材施教;学生没有缺点,只有特点,把特点变成优点,扬长避短。
下午,刘教授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抓手之一——小组合作展开报告。他强调,小组合作要准备充分,问题设置要恰当,目标制定要准确,合作要适度。
刘教授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《物距大于 2f 成像规律》和《敕勒歌》,启发我们老师:小组合作中,要做到既提高学困生,又不磨平尖子生,让学困生成绩上来,优秀学生更优秀。就如同我们现在扶贫,有的要扶“志”,有的要扶“智”,绝不能打富济贫!但是合作也要适度,该讲解的也要讲解,有很多知识需要老师的剖析,我们反对满堂灌,但是讲解没有错!学生问题暴露出来,才是知识学习的开始,表现好的要给予表扬,不好的要给予客观对待。学生没有缺点,只有特点,学生之间没有优差之分,只有差异之别,我们要扬长避短,同时尊重差异。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,刘教授认为,一节课的好不好,不是看热闹与否,而是看学习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学生的脑子里,学生学会了“学”,学会了“用”才是节好课!
刘教授告诉我们课堂应该以问题为中心。学困生给老师的专业提供了土壤。学生在变,老师也要跟着变!软硬兼施、恩威并济、不愤不启、不悱不发、不忘初心、重回原点,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生动性、生成性,让学习真正在学生身上发生。
时代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。教育六观-------教育观、课程 观、教师观、教学观、学生观、评价观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。
无论是无声的导学案,还是有声的微课,都是起到路线图和方向标的作用,不能替代教材的作用,要捕捉学情,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有效性!
中场休息十分钟后,刘教授又以“如何评价一节好课” 主题为我们作后半场的报告,组织我们观摩了初中物理课《热值》、初中地理课《比较地轴和经线的不同》、初中语文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,并指出一堂好课的要素是:有知有味、有情有意。只有提升了课堂效能,提高了育人水平,提炼了教育智慧,才能上好一节课。只有让学习真正的发生在学生身上,这才是好课!
教育有时需要慢下来,对于心智发展慢的学生,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明白,而老师若是没有发现,只听优等生回答,认为所有学生都学会了,这样,学困生会越来越没有学习兴趣。
通过刘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,我们对好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;刘老师列举的富含智慧的育人小故事,赢得大家阵阵掌声,引人深思!特别是课间播放的小视频、微课,更凸现了刘老师教学艺术的高超、信息技术掌握的纯熟、教育理念的前沿,刘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!这次培训,真是及时雨,浇灌了老师们干涸的心田!
(文字: 操良莲 赵东艳 杨艳 方桢 图片: 陈 淼 汪凤彩)